02-n08

家鄉的味道 – 蚵嗲

隨筆
春節有幸來到雲林的鄉下,戴著朋友到【東勢鄉】的【五年千歲府】走春參拜,因為身戴重孝不可進廟,獨放朋友進香參拜,就獨自到周邊廣場的攤位閒逛,賣的都是傳統小吃或簡易的遊戲攤,當然也有藝品小販,讓我想起以前父親帶我回鄉下過年的情景。

逛到一攤簡易小攤位,攤位中沒有賣啥,就是一個家鄉口味【蚵嗲】,【蚵嗲】在臺灣西半部沿海地區常可看見,就是用切碎的【韭菜】加上幾顆【海蚵】裹上【米漿】下油鍋裡去炸,但這一味卻是我最思念的家鄉味。

【蚵嗲】其實由【蚵堆】演發出來的食物,【蚵堆】就是用【海蚵】與【青菜】下去一起炒,這一道簡單的菜餚是閩南沿海居們常吃的食物,到了明末鄭成 功收復台灣,這一道菜便隨之而來(若要看【蚵堆】長啥樣子,有機會到廈門中正路上有個臺灣小吃一條街,那裡就會有)。但剛來的部隊生活過得很清苦,因此到 了端午才會有這道美食可用,除了加菜外也讓大家以解思鄉之苦,經過數年的演變就變成臺灣在地的美食【蚵嗲】與【蚵仔煎】。

【蚵嗲】外層那個醬料要很講究,不是拿麵粉和一和就下去油炸,一定要用米漿來果覆著,因為麵粉油炸時會把韭菜的腥味會蓋過鮮蚵的美味,吃起來比叫 噁心,用米漿裹覆著油炸,除可以去除韭菜的腥味還可以提昇鮮蚵的美味,而沾醬上有的會用米漿加糖混和著辣椒醬的沾醬,但最好的吃法是不加任何醬料,或僅沾 醬油去食用即可。

【蚵嗲】臺語唸為【苦(扣)仔嗲】,主要是韭菜經過油炸後所呈現的微苦味道,這樣可讓鮮蚵的味道更為鮮美,這也反映臺灣人過得清苦,沒啥可以吃, 也希望後代的人不管日子過得在好,也要能吃苦的意思。但有一種情況下不可以吃【蚵嗲】,就是家有父母喪時,因為大喪就夠苦了,不可以苦上加苦,不僅【蚵 嗲】不可以吃就連【苦瓜】也不可以食用。

02-n08-1

這是在馬鳴山五年千歲廣場所拍攝的,用的是米漿裹覆的皮,材料很實在,價格上也很合理,可說上道地的臺灣美味,但我有服喪照慣例不可食用【蚵嗲】,因此沒跟老闆買,但依照我的經驗這個可以說得上是【蚵嗲】中的美味。

臺灣第一家【蚵嗲】在臺南安平的【妙壽宮】廣場前,攤位不大有機會經過可去那裏享用道地臺灣小吃,當然有去雲林東勢鄉馬鳴山【五年千歲】也可到這位阿伯的攤位前享用一下海口人的鄉下美食喔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