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大王事件簿 099 】 點亮七月的心燈

傳說 由來 大王事件簿 最新文章 民俗二三事 隨筆

故事語音檔:【 點亮七月的心燈

──陰陽皆安,孝道長明
七月的夜風裡,燈影搖曳,像在等待一雙歸來的腳步;香煙裊裊中,傳來不遠處的木魚聲與誦經聲,提醒我們——又到孝道月。
農曆七月,民間多稱「鬼月」,但在華人文化裡,它還有更多名稱與意涵:道教稱它為中元月,佛教稱它為盂蘭盆月,民間又尊為孝道月、普渡月、赦罪月。這不僅是陰陽交會的時節,更是感恩、敬祖、施善的月份。
一、鬼門開的典故
「鬼門開」並非單一經典所載,而是道教、佛教與民間信仰融合的結果。
道教:《太上洞淵神咒經》《玉曆寶鈔》記載,七月十五為中元地官赦罪日,地官大帝下界校籍赦罪,孤魂得暫離幽冥。民間遂延伸為七月初一子時開門、七月三十亥時關門。
佛教:《盂蘭盆經》述目犍連救母,七月十五舉行盂蘭盆會普渡餓鬼,與道教赦罪日同日,逐漸融合。
民間陰陽觀:冥府如官府,有城門與守將,七月開放遊魂至陽間,牛頭馬面押送出入。
因此,七月成了陰魂出入陽間、受祭安魂的月份。
二、普渡的意義
普渡,不只是怕鬼,更是慈悲與孝道的實踐。
在廟埕的長桌上,堆滿米糕、素粽、鮮果與清茶,志工們來回穿梭添菜補飯;長者叮囑小孩不要碰燈篙,因那是好兄弟回家的路標。這樣的景象,正是七月的溫度。
安撫孤魂:讓無依之魂得食得暖,不至於四處遊蕩。
孝道延伸:祭祖之外,也善待他人先祖與孤魂,落實「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」。
社會安定:透過祭品、燈火與儀式,安定社區氛圍,減少恐懼與衝突。
文化教育:將敬祖、仁愛的理念,透過一代代的普渡傳承下去。
三、七月的禁忌
陰陽混雜之時,敬畏成了重要的生活禮儀。民間有諸多禁忌,核心是「避衝突、示尊重」:
不夜遊、不吹口哨,避免招惹陰靈。
不在水邊遊玩,免被水鬼抓替身。
不搬家、不動土,防動搖宅基。
不撿陌生紅包、錢幣,免涉冥婚或招魂。
不將衣物鞋襪掛夜外,免被陰魂借用。
這些規矩,不是恐嚇,而是古人的「陰陽外交禮儀」。
四、宮廟的輪番接待
鬼門開後,各宮廟會輪番普渡,形成一整月的接待與安撫:
城隍廟、土地廟先行款待本境孤魂。
媽祖廟、王爺廟接力施食照顧外來遊魂。
宗祠、商號依日子普渡,祈先祖庇佑、生意平安。
這是一場陰間的巡迴宴席,輪流當東道主,既是慈悲,也是維護秩序。
五、孝道與大同思想的延伸
七月的燈,不只是給先祖照路,也是孝道的人倫延伸。正如《禮運大同篇》所言:「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」
老吾老:祭自家先祖。
以及人之老:普渡他人孤魂。
幼吾幼:庇佑在世子女平安。
以及人之幼:施食甘飴予孤魂幼靈。
這是中華大同文化思想的實踐——以慈悲化恐懼、以禮數護陰陽。
六、點亮七月的心燈
七月孝道月,點一盞燈讓死去先祖回來,也為自己未來點上光明燈。
心燈:指引先祖歸途,安撫孤魂。
光明燈:照亮自己前程,護佑家人平安。
一盞燈,不僅為自己,也照亮孝道人倫,體現儒家的崇高思想與敬意。
它教我們敬天法祖,傳承仁愛;也提醒我們在人生長路上,行正道、立仁心,讓這份光成為一生的明燈。
今夜,為先祖點一盞燈,也為自己點一盞光明。讓光穿越陰陽,守護每一份思念與希望。
當七月的燈火同時點亮陰陽,敬畏與尊重同行,孝道與仁愛並舉,便是陰陽皆安、心境自定的大同境界。

 

🏮工商服務:
臥龍居七月祈燈活動:
1. 赦罪燈——為先祖、親友或孤魂點燈,指引歸途。 1000
2. 七月明燈——為自己、家人或未來祈願,保佑平安。 800
3. 七月的民俗委託活動 __ 點擊此處報名

歡迎預約: LINE ID:0977155590   神龍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