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證師的逆轉記事
引言:
當關稅高牆築起、全球供應鏈翻覆,最先被波及的不是新聞頭條,而是那些默默在工作現場耕耘多年的中年人。他們非不努力,只是被時代的轉軌推向邊緣。但中年不該成為被放棄的代名詞。
王先生就是其中一員。
第一章:從不安走向選擇
年過四十,看著工廠接單減少、企業裁員名單頻傳,我開始意識到,傳統製造業對我這一代人的保障,已經不再穩固。我曾經恐慌,也曾經否認,但我更明白,唯有提前轉型,才能避免被拋下。
王先生開始參加各式各樣的進修課程。當時沒人鼓勵,甚至有人笑說:「學那些用得到嗎?」但王先生選擇相信未來仍有希望。
第二章:投入永續之路
起初,王先生對碳排放、GHG、ISO等名詞一無所知。但他耐心的重頭學起,從ESG入門,到參與輔導課程、實作訓練,我一步一步考取了國際認證查證證書。從一個對環境議題懵懂的技術人,變成可以實際進行永續查核的專業查證師。
王先生發現,永續不只是趨勢,更是一種價值的再生。這條路讓他重新感受到自身經驗的價值。
第三章:擁抱AI,不做舊時代的人
當王先生走上永續這條路後,他才意識到:僅憑查證技術,仍不足以因應未來。
因此王先生主動選修AI與資料科學的基礎課程,學習如何運用模型處理數據、理解智慧系統的邏輯。我並非為了轉行當工程師,而是為了強化自身職能,讓王先生能站穩未來市場的需求節點。
AI不是中年的敵人,而是中年的延伸器。透過數位賦能,更能比年輕人更快理解產業邏輯、掌握落地應用。
第四章:中年的韌性,是選擇主動
曾經王先生也擔心:「萬一哪天被裁員,我怎麼辦?」但現在的他知道:我有能力重啟人生。我有查證專業,有AI應用基礎,有不被嚇倒的心志。
王先生認識許多同齡人,他們比王先生更優秀,只是還沒走出第一步。王先生希望這段過程,能讓他們知道:
不是只有年輕人能學新東西,中年也可以;
不是只有工程師能碰AI,轉型中的我們也能;
不是只有被迫才該學習,而是為了尊嚴地活下去。
結語:我們不是沉沒的一代
如果社會願意正視這群人的存在,給他們支持與學習的空間,台灣的中年世代不會成為負擔,而是社會轉型最穩固的中流砥柱。
王先生願意站出來,為這群人發聲,也為自己的人生負責。
我們不沉,因為我們選擇奮起。
受到王先生的鼓舞,我也毅然投入這方面的學習,也是成為一位ISO方面的查驗證官。
文章故事語音檔:https://notebooklm.google.com/notebook/ea8ae22a-6882-4f9e-9022-8131026e5d3e/audi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