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逢節慶,人們手持香火,跪在媽祖殿前,祈求風調雨順、闔家平安。祖先牌位前,一炷清香升起,我們說著「保庇子孫」,也在延續千百年的鄉土記憶。
但今日的我們,是否該再問一句──
這些信仰,能否庇佑的不只是人,也包括這片漸漸喘不過氣的大地?
從媽祖信仰,看見地方永續的靈魂
媽祖不是神話,她是人民對風浪的記憶、對社群的依靠。
她的信仰深根於海港、村落、庶民生活的每一寸。正因如此,媽祖信仰不只是宗教,更是地方治理的一種文化實踐。
在我們拜媽祖的同時,我們其實也在:
– 支持廟埕經濟(在地攤販、藝文活動)
– 傳承無形文化(鑼鼓、陣頭、老藝人)
– 維繫社會連結(社區共同體、老人關懷)
這,難道不是最真實的永續精神?
祖先崇拜,是一種世代責任的提醒
我們為何拜祖?為了感恩,但更是承諾。
那是一種對過往的敬,也是一種對未來的負責。
祭祀的行動,傳遞著「人不忘本」的倫理精神──
當我們教孩子敬祖、守墳、記名字,也在教他們:
這世界不是我們一代人的舞台,而是許多代人共築的家園。
永續,正是這樣的價值:
取之有度、用之有節、留之有德。
臥龍居發起「信仰 × 永續」文化行動
臥龍居提出「信仰與永續行動方案」,從媽祖與祖先文化出發,啟動以下實踐:
– 可以舉辦「媽祖與地方永續論壇」
– 推動出版《綠色拜拜指南》《永續信仰手冊》
– 協助建立文化ESG影響評估模型
– 結合青年、廟宇、學界,共築信仰新使命
我們相信,信仰不是與永續對立,而是最古老的永續智慧。
邀請您,一起改變未來的拜拜方式
讓我們從一次不燒紙的祭祖、一次以花代肉的拜拜做起。
讓香火,燒出的不只是煙霧,也點燃文化與環境的希望。
信仰,不只關乎神靈,更關乎我們對土地與世代的承諾。
讓我們,用一炷香,為未來祈願;
也用一個行動,為永續落實──就在今日,就在你我之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