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過世老婦的祈願
一個逝者的心願,改編成一則故事
夜深了,月光靜靜地灑落在鄉村的青石板路上,石縫裡透出絲絲寒意。土地公廟前,老榕樹的枝葉在夜風中輕輕搖曳,投下斑駁的影子。一位老婦的身影在廟口若隱若現,她神色安詳,雙手合十,嘴唇輕輕呢喃著什麼。
老婦名叫玉蘭,生前是一個平凡卻勤勞的村婦,終其一生都奉獻給家庭,丈夫早逝,獨自將一對兒女拉拔成人。子女成家立業後,玉蘭便在家鄉過著平淡安靜的晚年。然而,老伴早早離世,子女又在外地謀生,平日裡少有機會返鄉探望她,她內心始終藏著一份淡淡的落寞。
玉蘭離世已近三年,但因心中有所牽掛,靈魂始終無法安心離去。每逢月明之夜,她總會回到村裡,站在土地公廟前等待著。她所等的,並非來世的解脫,也非什麼大富大貴的來生,而是一次溫暖的重逢。
每一次回鄉,她都看見那些熟悉的景象依舊:土地公廟前總是點著幾盞油燈,溫柔的光亮映照出斑駁的牆面;村口的小河依舊緩緩流淌著,倒映出明亮的月光;路旁的小花開了又謝,謝了又開,仿佛歲月從未在這裡留下痕跡。
玉蘭常常想起丈夫生前的模樣,想起那些共同度過的簡單而快樂的日子。每逢節日,夫妻倆總會牽著手到土地公廟前焚香祈福。丈夫總會慈祥地對她說:「只要我們在一起,就是最大的福氣了。」
如今丈夫已不在人世,玉蘭內心更是牽掛著兒女與孫輩。她最希望的,就是子女能回到這個小小的村莊,再一次點燃香燭,在土地公廟前祭拜,讓自己看一眼,知道他們一切安好,便足以安心。
這個夜晚,月亮格外明亮,玉蘭像往常一樣站在老榕樹下等待。突然,遠方傳來一陣熟悉的腳步聲。她緩緩抬起頭,眼中閃爍著淡淡的期盼。果然,村口的小路上,出現了一對中年夫妻的身影,手裡牽著一個小女孩。
「阿嬤,以前你也這樣牽著我的手,帶我來土地公廟祭拜呢。」婦人輕聲對身旁的丈夫說著,眼眶中泛起淚光。
那正是玉蘭的女兒玉婷。如今,她終於回來了,帶著自己的丈夫和女兒。玉婷在土地公廟前點燃了香燭,虔誠地跪下祈福。
「媽,女兒回來了,帶著你的外孫女,這是我們一家人第一次一起回鄉祭拜。希望媽媽能安心。」玉婷聲音輕柔而堅定。
玉蘭微笑著,靜靜地看著眼前的一幕。她終於等到了這一刻,她知道自己再也沒有遺憾。看著女兒一家人的身影逐漸遠去,玉蘭抬頭望著月亮,輕聲說道:「謝謝土地公,謝謝月娘,玉蘭終於等到了。從今以後,我再無掛念,願來世再與家人團圓。」
一陣輕風拂過,玉蘭的身影漸漸變淡,最終消失在月光之中。
從那夜之後,村裡的人總是說,每到月明之夜,土地公廟前似乎總會瀰漫著一股溫暖祥和的氣息,彷彿有誰在輕聲細語,祈禱著平安與團圓。
歲月無聲,月光依舊,玉蘭的等待與祈願,在這片土地上靜靜流傳,提醒著人們珍惜眼前,莫讓思念成為永遠的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