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臥龍居大小事 094】熱在三伏,養在三食

命理教室 最新文章 民俗二三事 無所不談 臥龍居大小事

熱在三伏,養在三食

—— 認識三伏天的節氣智慧與民俗食養

每年最熱的時節,莫過於「三伏天」。這段時間陽氣極盛、濕氣沉重,人體容易疲乏、中暑、胃口不佳。但民間自古便有節氣養生的智慧,以吃餃子、吃麵、吃餅等習俗,搭配中醫調養原則,幫助我們安然度夏、調氣固本。

一、什麼是三伏天?

三伏天是指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至立秋後首個庚日結束,分為:

– 初伏:2025年7月15日(農曆六月十九)
– 中伏:2025年7月25日(農曆六月二十九)
– 末伏:2025年8月14日(農曆七月二十一)
– 結束日為8月24日(出伏)

此期間天氣悶熱、濕氣重,古稱「苦夏」。但若能掌握三伏節氣養生,反可轉為調氣滋養之良機。

二、三伏養生三要點

✅ 清熱解暑,調理脾胃:多食綠豆、薏仁、苦瓜等清熱祛濕之品
✅ 避免寒濕入體:忌貪涼、忌過度冷飲,慎吹空調
✅ 作息規律,情緒穩定:午休避暑、早晚活動,保持情緒安穩

若搭配三伏貼、艾灸、艾草浴等傳統療法,對虛寒體質與慢性呼吸道症狀有顯著改善。

三、三伏三食:傳統食俗中的時令智慧

🥟 初伏吃餃子:開胃養氣
「開伏吃餃子,不怕伏天熱」
初伏暑氣初起,胃氣易弱,吃餃子補氣提神、促進食慾。餃子形如元寶,象徵迎財納福,最常見為豬肉韭菜、牛肉芹菜等清香口味。

🍜 中伏吃麵條:順氣發汗
「伏日吃碗麵,暑熱不糾纏」

中伏酷熱難耐,熱麵助汗出、驅體濕;部分地區也會改食涼麵,如雞絲涼麵、麻醬麵,以適應體質與環境。

🥚 末伏吃烙餅加雞蛋:固本迎秋
「末伏烙餅煎雞蛋,一年元氣不虧欠」
末伏時陰氣初生、陽氣漸收,烙餅配蛋補陽安神,寓意穩定體質、平安度秋。

四、養生三湯推薦:食補搭配節氣調理

初伏:綠豆薏仁湯 —— 清熱解毒、健脾利濕
中伏:黃耆枸杞雞湯 —— 補氣養血、強健體質
末伏:冬瓜排骨粥 —— 化濕養陰、潤肺補脾

五、三伏祈安與民俗活動

民間常於三伏期間舉行祈安消災、點七星燈、拜張天師、拜關聖帝君等儀式。部分地區會製「三伏水」以艾草、菖蒲熬湯沐浴,驅邪避暑。臥龍居亦將設壇祈福,並展開三伏療養諮詢與文化推廣活動,敬請關注。

結語

三伏,是燒灼的時序、也是轉氣的機會。
食一餃、吃一麵、煎一餅,皆為民間智慧的積累;
飲一湯、午一眠、靜一心,方能安度盛暑之時。
願眾生在此酷熱時段皆能順時養生,伏熱不傷,暑氣不擾,迎來清涼秋意與豐收的祝福。

 

附註:

本部今年有舉辦【閏六月點七星其祈福消災】。另外今年準備的 午時水 可以拿出來淋浴

有一年的三伏在中國內陸,我照當地習俗吃了水餃、麵食、烙餅加蛋,那年運氣不錯身體也很好,反正都要吃用簡單的方法來過這三天吧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