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臥龍居大小事 088】端午禁忌與護身之道:毒月中的古老智慧

最新文章 民俗二三事 臥龍居大小事 釋義

端午節,農曆五月初五,被稱為「五毒日」。這一天雖有競舟、吃粽、懸艾草等熱鬧習俗,卻也是自古以來民間最為重視的「辟邪驅毒」時節。世人只知賽龍舟與吃粽子,卻不識其中隱含的民俗禁忌與古老智慧。今日便讓我們重新省思,端午之於古人,既是節日,更是修身避災的重要節氣。

一、為何端午被視為「毒月毒日」?

古人將農曆五月視為五毒肆虐之時,因應時令濕熱,蛇、蠍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等毒物活躍,傳染病亦易流行。加上端午「逢陽極之日」(五為陽數之極,雙陽相沖),陰陽失衡,易有災異,古人稱之為「惡日」、「毒日」。

因此端午非僅是節慶,更是全民辟邪、禳災、保命的重要關鍵點。

二、端午五大民俗禁忌

  1. 忌穿黑、紅、綠色衣物:黑屬水、紅屬火、綠屬木,易招陰煞、火煞與木煞之毒。建議穿著白、米、淺黃等穩氣安神之色。
  2.  忌房事與嫁娶:此日陰陽對沖,行合陰陽之事恐耗元神,婚嫁恐沖喜破氣。
  3.  忌曬衣於屋外:五月為毒氣旺月,衣物易染外煞。當日應晾於室內陰涼處。
  4.  忌探病、探產婦:以免攜帶煞氣進入虛弱之人處所。
  5.  忌剪髮與動土:恐損氣傷神,不利養生與風水。

三、辟邪之法:古人護身三寶

  1. 懸掛艾草與菖蒲:艾草祛風寒、驅穢氣;菖蒲形似寶劍,斬邪護宅。
  2.  佩戴香包與五毒符:五色線護氣場,香包藏藥草辟邪;符令護神。
  3.  飲用午時水:午時取陽氣旺水煮茶或溫飲,取其陽氣以驅陰寒。

四、現代端午節實踐建議

– 午時靜坐 5 分鐘,吸納陽氣,穩定氣息。
– 改以花草茶代雄黃酒,避免過敏與毒性。
– 香包內容應審慎選材,避免兒童或體質敏感者誤用。
– 慎防節日水域安全與香火意外。
– 南部與客家地區有拔草、禁午水等區域禁忌,可依地而行。

五、端午節的當代意義

在現代,我們或許不再懼五毒橫行,但環境污染、疾病流行、心理壓力等「新時代的毒」,依舊威脅人心。重新理解端午禁忌,不是封建迷信,而是借古人對「節氣與身心互動」的敏感,提醒我們——

順節氣、避凶兆、慎起居、養正氣。

端午非單是吃粽子的節日,更是身心調整的門檻,身體與精神若能順應天地氣候,方能長保安泰。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