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、閏六月的警訊
一、命理與天象層面:火旺煞動、陰陽錯置
- 天干地支互動:火旺煞重
乙巳年天干乙為陰木,地支巳為陽火。此年木生火,火氣旺盛,逢農曆五月與雙六月(午與閏午),形成**「巳午重疊、火火相剋」**之勢。
火為心神之象,過旺則神昏氣亂,命理稱之為**「心火上炎、血光沖動」**,容易招致突發之災。
此等時局中,若個人八字又帶金、水衝剋(如辛金日主者遇巳午),尤易發生金器撞擊、交通傷害等事件。
- 閏月錯序、陰陽雜亂
閏月為「時序之外」,時間多出,與正規節律失和,古籍中有「時錯命亂」之說。
命理稱之為「不入歲局」、「陰中生變」,此期間人神皆易波動,意志鬆動,災厄容易趁虛而入。
二、民俗信仰與潛意識集體焦慮
- 民間忌諱之擴大影響
閏月本身為祭祖、補運、還恩之時,但若欠缺應有之「送閏」「還福」儀式,反易使心理出現「福未補、命已虧」的負面預期。
如俗語所言:「閏月若空過,來年煞難擋」。即便科學不證,其集體潛意識的不安會導致注意力分散、行為冒進。
- 風水環境受時局波動
雙六月期間濕氣重、磁場不穩,對於本就地氣不佳之處(如十字交路、隧道、山路),尤顯「血光煞聚」。
若加上農曆初一、十五、或五黃入中(今年飛星亦逢五黃在正南),則事故發生率顯著升高。
三、心理與行為層面:高溫躁動、節律失衡
- 氣候與生理節律失調
閏月延長了夏季,造成「高熱期超時」,人體新陳代謝負擔加重,導致慢性疲勞、專注力下降。
對夜班司機、長途勞工、高壓上班族而言,這種氣候「拖延感」容易導致判斷力與反應時間下降。
- 交通負荷與人流重疊
閏月往往疊加農曆節日、暑期活動、宗教繞境等行程,路面人車密度高、壓力升溫。
此類高密度活動若缺乏良好交通引導與安全規劃,極易釀成事故。
四、實例參照與災變徵候
彙整近年有閏月年份(例如2012、2017、2020)交通傷亡統計,發現如下特徵:
年份 是否有閏月 意外型態集中 備註
2012 壬辰年 閏四月 高速路連環撞、機車夜間死亡頻繁 氣溫異常偏高、南部發生大型爆炸案
2017 丁酉年 閏六月 大巴翻覆、火燒車、高溫致死 北台灣熱浪異常強烈,月中氣場不穩
2020 庚子年 閏四月 疫情後車禍死亡增加、災後躁動 疫後出行集中、心理壓抑釋放所致
2025 乙巳年 閏六月 目前已見多起死亡車禍、年輕族群為主 雙火交錯、社會節奏緊繃,潛在壓力釋放期
貳、閏六月如何趨吉避凶
一、調息守神──安內以靜制動
建議措施:
避免夜行、遠行、躁行:閏月期間(尤其雙六月),宜減少不必要的深夜駕駛與長途奔波,尤其是晚間 11 點至清晨 5 點。
行動三思,勿臨時決斷大事:嫁娶、搬遷、開工、買賣等,建議避於閏月,或擇吉日由命師擇時。
心神保養為首務:可每日進行靜坐、深呼吸、冥想數息,穩定心緒,避「氣躁神虛」之禍。
二、護身避煞──佩符載福、佈氣化厄
建議措施:
佩戴水屬護符:如黑曜石、海藍寶、水晶珠串等,可收斂火氣、制煞安神。
香包護體:佩戴內含艾草、白芷、雄黃等藥草之驅邪香包,象徵「隨身辟邪氣」。
懸掛平安符:車內可懸掛開光之地藏王或玄天上帝平安符,常唸保身咒:「南無地藏王菩薩」或「唵嘛呢叭咪吽」。
三、祭祖還福──人神通心、補緣解厄
建議措施:
進行補福儀式:送閏米、還娘恩、焚香祭祖等,可視為行孝補緣之舉,化險為夷。
拜太歲或安斗解厄:若命盤流年犯沖、逢血光,可向當地廟宇請太歲安斗,祈求庇佑。
至土地公或當地大廟祈安:於午日、巳日早晨焚香敬禮,向地靈地氣通心,求行安步穩。
四、行車五律──現代應對實務準則
建議措施:
三分速減,一分命增:開車時主動減速三成,便能提升安全與反應空間。
高溫時段避駕:中午11:00~15:00為火土煞強之時,尤宜慎行。
常檢胎壓與燈光:特別注意煞車系統與雨刷功能,避免突發天氣造成視野障礙。
勿帶怒駕駛:若有情緒波動,請中途下車稍歇或更換駕駛。
不載過重、不趕時間:勿因貪快逆天行,尤忌夜間貨運超載。
五、符應天時──以文化活動凝聚正氣
建議措施:
參與祈安繞境、平安法會:如中元普度、玄天上帝遶境、五營巡境等,借地方正氣化民心煞氣。
參、結語
陰陽錯落之時,更需清明之心
閏月雖為曆法之術,卻牽動心性與社會節奏。
在這段多出的時間裡,或許正該提醒人們——慢一步、穩一分、敬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