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.初遇
停在路邊的一輛老舊車子,玻璃沾滿灰塵,車內空無一人。
可就在這樣的寂靜裡,傳來一聲細如絲的貓叫。
不是撒嬌,也不是嘶吼,而是一種介於求救與乞討之間的輕吟。
像是在說:「拜託你,看我一眼。」
又像是在問:「你,是好人嗎?」
那天的詹珮華,不過是走過下班回家的巷口。
她一轉頭,就看見那雙躲在安全氣囊之下,顫抖又戒備的小眼睛。
一動不動的小貓,眼中充滿了人類世界留給牠的恐懼。
牠不相信任何伸來的手,因為那些手曾經拽牠的尾巴、潑牠熱水、甚至踢過牠的肚子。
人類說牠髒、會傳病、是流浪者。
可牠只是餓了,冷了,想活著罷了。
珮華沒有急著伸手,她蹲下來,打開一罐雞肉貓罐頭,輕輕放在車門旁,然後退後幾步。
第一次,小貓只是抖。
第二次,小貓只是盯。
直到第三天,小貓終於舔了一口,才又快速躲回陰影裡。
「我叫珮華,你呢?」
她問出口的時候,自己都覺得好笑。
但不知為什麼,那貓叫了一聲,像是在回應。
於是她給牠取了名──小喵。
第二章.家的模樣
收養小喵的第一天,珮華特地請了假,在家整整陪牠一天。
她買了寵物用的小窩、小碗、一個印有魚骨頭圖案的飯墊,還有一堆軟軟的小毯子。
她甚至挑了一個午後陽光最容易照進的角落,鋪好毯子,對小喵說:
「這裡,以後就是你的房間了。」
小喵沒有立刻躺下,只是站在門邊,一動不動。牠不太習慣有牆的地方,牠還在試圖分辨這份溫暖是不是陷阱。
珮華沒有強迫,只在廚房煮了一碗湯,故意讓湯香飄出來。
那天晚上,小喵沒有躺進窩裡,而是悄悄躲在珮華的床底下睡了一夜。她沒有趕牠,只把一塊小毛巾放在床邊,又輕聲說:
「沒關係,慢慢來。」
第二週,小喵會在她下班時蹲坐在門口。
第三週,小喵會踩著她的胸口,喵喵叫著催她起床。
一個月後,小喵第一次在她腿上睡著,那隻小小的身體捲成一團,發出低低的呼嚕聲,像在說:
「我相信你了。」
從那天起,家不再只是珮華一個人打開的門,而是一個有人等著她回來的地方。
第三章.最後的守護
那天,天氣晴得異常安靜,城市像一個過度拉緊的弓,沒人知道會射出什麼。
珮華一早出門,穿著西裝外套,左肩還掛著小喵咬壞過的提包,轉身前她照慣例蹲下來,摸摸躺在窗邊曬太陽的小喵,說:
「乖,在家等我,晚上回來給你鮪魚罐罐。」
小喵喵了一聲,尾巴輕輕捲了一圈,那是牠最安心的動作。
午后,門卻突然被撬動,一聲低沉的咔嚓打破了靜默。
小喵先是躲在書架後頭,那是牠曾經熟悉的「逃生位置」。
但當牠聽到那陌生腳步聲重重踏入,牠明白,那不是珮華。
牠跳了出來──
用那小小的身軀,撲向那人小腿。
那人怒罵:「去死啦,該死的貓!」
然後是沉重的踢擊。牠被踢到牆上,又狠狠摔在地板。
傍晚,珮華回到家,發現門虛掩著。
桌面凌亂,餐桌腳邊,一團濕紅色的毛毯下,是一動不動的小喵。
牠的眼睛開著,像是還在等那聲熟悉的開門聲。
終章.寄不出的信
那天晚上,珮華抱著小喵,在窗邊坐了一整夜。
她在日記本的最後一頁,寫下了一封從未打算寄出的信:
「親愛的小喵:
對不起,我沒能守住你。
是你先相信了我,讓我重新相信了善良;
是你先接納了我,讓我學會了付出與等待。
我總以為,是我救了你。
但現在我明白——
真正被救贖的,是我自己。
謝謝你,在最後的那一刻,還願意為我奮不顧身。
我多希望,你還能躺在我腿上打呼,像什麼都沒發生過。
如果有來世,我願意當那個蹲在角落給你罐頭的人,
再一次,從不信到信任,從流浪到回家。
小喵,你回來好嗎?
就像以前那樣,當我開門的時候,你會跑過來,說一聲——喵。」
——妳的家人,珮華
完結語.寫給那一聲你曾聽見、卻不曾遺忘的喵
有些故事,不是人寫的,是時間、是回憶、是牠們用眼神與生命,一筆一筆刻下的。
你可能不記得你丟過多少塊麵包、抱過多少隻貓、在多少雨夜彎腰過,
但牠們記得。
牠們會記得誰打過牠們,也會記得,誰餵過牠們一罐溫熱的晚餐。
牠們的記憶很長,不是因為時間,而是因為感情。
感情一旦誠摯,就會刻骨,就像小喵一樣──
在最後一刻,牠還記得自己是個「被愛過的孩子」,所以牠選擇保護你。
🌿 這不是一場悲劇,而是一場交換。
你給牠一個家,牠給你一份無條件的忠誠;
你讓牠從害怕變安心,牠讓你從孤單變完整。
動物不是玩具,也不是神蹟。
牠們是另一種靈魂,一種純粹到讓人慚愧的存在。
請善待每一隻動物。
因為你永遠不知道,
哪一個轉角的輕聲細喵,
藏著一顆渴望回家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