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幽冥故事 105】 一封未寄出的信

幽冥故事 最新文章 神龍奇幻故事 隨筆

一封來自幽冥界的信,細訴著自殺的苦悶與親情的糾葛,當一個人走不出困境又無法獲得及時支援時,你該怎麼做抉擇,我們不需武將的忠誠,要為著你誓言而盡忠,我們不是文官,不用為單位而成仁,我們僅是存活在天地的小老百姓,僅為一天三餐忙碌的人,當你走不下去且孤立無援的時候,請把這件事先放下,慢慢整理頭緒重新再出發,無需一段感情而結束自己,那只是留下傷心與遺憾給家人。

我把這件是用故事來大約呈現(故事裡的人物都是比喻式的呈現)

 

《陰橋來信》

第一章:幽信之夜

林卓然拖著沉重的腳步走進巷子,那座廢棄郵局像一頭匍伏的獸,靜靜潛伏在夜色裡。磚牆斑駁、鐵門生鏽,唯一還矗立如昔的,是門口那口紅銹斑斑的舊郵筒。它像個張著嘴的老人,早已不說話,卻似乎等待著什麼。

他手中握著一封信,字跡凌亂,情緒濃重。那是他寫給這個世界的告別,也是寫給自己最後的對白。他沒有勇氣丟下家人正面離去,也沒有力氣再過今天這樣的日子──失戀、失業、被房東趕出來,身上只剩幾枚硬幣與一顆破碎的心。

他將信投入郵筒,原本只是自嘲式地模仿網路傳說:投給幽冥界,說不定阿曜哥會收到。

那是他五年前自殺的表哥。

就在信投入瞬間,周圍的氣溫似乎下降了一度,空氣凝住了。

林卓然突然眼前一黑,意識隱沒。當他再度睜眼,卻發現自己坐在郵局內部──牆上掛著泛黃的時鐘,指針停在五年前阿曜離世的那一天。

桌上擺著一封信,封面寫著:「卓然啟──我一直想回你。」

 

第二章:來自陰界的回信

林卓然顫抖著指尖,撕開那封泛黃的信。紙張散發出微弱的冷香,像夜裡陰霧未散的江水。

信中筆跡熟悉,是阿曜的字。

「卓然:

這裡是幽冥,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,是一個沒有人對話的沉默空間。時間在這裡像石頭沉入水底,不起波紋,只是一層一層地累積重量。

我每天醒來都聽見母親的哭聲──不是從人世傳來,而是從我的記憶裡洶湧湧出。你知道嗎?那晚我跳下去時,以為終於可以結束那些沒完沒了的壓力、嘲笑、孤單……但我錯了。這裡沒有解脫,只有悔。

我看見父親一夜白頭,看見你獨自守著我遺下的房間,看見母親躲在佛堂背後一遍遍唸著我的名字。每一聲都像鐵錘擊打我的胸口。你也曾問我:『哥,你怎麼走得那麼決絕?』

因為我走錯一步,就再也沒有回頭的門。

而你,還在門這邊。

卓然,若你聽得到我說的話,不要過來。這裡沒有你想像中的輕鬆,只有無盡的回憶和不能擁抱的愛。

你現在的痛,我懂。可是拜託,等一等,再走一步也許就會見到光。別像我一樣,把自己關進一座沒有窗的房間。

我還有好多話沒來得及說給你聽……但最重要的,是這句:你還活著,那就還有希望。

──阿曜」

 

第三章:曾經遺留的痛

那封信像一記悶雷,在卓然心中炸開。他的手指還在顫抖,眼淚卻靜靜地滑落。

他想起五年前那個陰雨連綿的葬禮,阿曜的遺照在香煙後模糊不清,母親像石像般坐在靈堂前,雙眼空洞,無聲落淚。父親的背影像忽然塌陷了一座山,自此再沒挺直過。

而他──那年才讀大學的他,只記得無數次夢中驚醒,滿耳都是阿曜離開時的新聞、流言、與無數說不清的「為什麼」。

「他走得那麼突然,連一句告別都沒有……」那是他母親說過最多次的一句話。

後來,每到端午節,家裡就會點上一盞燈,不是慶祝,而是為阿曜照路。

母親買來香包,繡上阿曜的名字;父親則在門口貼一張黃符,說是讓魂魄不迷路。這些本該是民俗傳統的動作,卻成了他們與兒子之間最後的聯繫。

卓然從沒敢問母親,到底那盞燈能不能真的照亮陰界的路,但每次他看見燈火搖晃,就覺得阿曜也在那裡,一直沒走。

直到今天,這封信的回音,讓他知道:阿曜真的還在,只是他不能回來,而自己還有機會。

 

第四章:未完成的信

天已破曉。

林卓然走出那座幽暗的郵局,晨曦透過巷口灑在他臉上,有些刺眼,卻溫暖得讓他不禁眯起眼。

手中那封來自阿曜的信,彷彿還帶著幽冥界的餘溫。他緊緊握住,彷彿那是拯救他於邊緣的一根繩索。

他回到租屋處,一身狼狽地坐下,取出筆記本與筆。這一次,他不再寫給世界,也不再寫給死神,而是寫給自己──那個還活著的自己。

「致卓然:

這段時間你撐得很辛苦,我知道。

你不是不勇敢,只是太累了。

你不是不努力,只是太久沒人理解你。

你不是想死,而是不知道怎麼活下去。

但現在,你知道了,有些話,有些愛,有些人,雖然不常說,不常見,卻一直都在你身後。

所以,我們從這裡開始重來,好不好?

一點一滴,慢慢來。哭可以,喘也可以,但不能倒下。

我們不為誰而活,也不為忠誠、為成仁而活。

我們只是想好好吃頓飯,好好睡一覺,好好活著。

活著,是最有力的反抗,也是最深的思念。

──未來的你」

 

第五章:夜色中的回聲

數月後,林卓然換了一份新工作,在社區輔導中心擔任志工。他幫助那些走不出人生陰影的年輕人──有的沉默寡言,有的滿身傷痕。他不多說話,只是靜靜坐在他們身旁,遞上一杯溫水、一個眼神,就像那夜阿曜回信時那樣。

他學會聽,也學會等。他知道,有些人不是不想活下去,而是太久沒人告訴他們可以選擇留下。

那年的端午夜,他再次走進那條小巷。

廢棄郵局依然在,郵筒依舊紅銹。卓然從口袋掏出一封信,信封潔白,上頭寫著:

「給還在門這邊的人。」

他將信投入郵筒,低聲道:「若你也正走在邊緣,請相信,有人等你回來。」

風起時,那舊郵筒似乎輕輕震動了一下,彷彿有什麼聲音,在夜色中,悄悄地回應了他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