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隆為台灣的最北端,有台灣頭之稱,而基隆港又是台灣航運樞紐,因此又有台北玄關之稱。基隆發展很早,早在 17 世紀就有漢人來台開墾。
基隆三面環山,有著豐富的煤礦與金礦,北面有良好的自然港口,因此在經濟與戰略上佔顯要地位;又因有港口的經貿關係,比較容易吸收外來文化,例如委託行的興起、洋宅興建;又因港口的關係,自然形成台灣獨特的美食文化,如基隆廟口美食。在一連串的中西文化融合下,基隆有著獨特的台灣風俗,如農曆正月十五日的炮獅,端午節的海上龍舟,七月的雞籠中元祭,配合海洋漁業的鎖管祭,這些都是基隆的特殊傳統文化。由於位在軍事要點,在雞籠周遭有著無數的炮台,當然在歷史的洪流中,有的被摧毀,有的改建成現代的防衛要塞,僅提供數個炮台為我們訴說著雞籠的偉大歷史。
由於基隆很早就與中國內陸、歐美日等交流,因此舊式的洋樓建築,早已林立在這個城市裡,而在歲月的流逝中,許多古洋樓也隨之煙滅,但是從義二路上的數棟洋房外觀,可看出在日據時期所留下的痕跡,當然最具爭議的就是【林氏古厝】——大家所傳言的【基隆鬼屋】。
這是一棟白色建築的洋樓,是由礦業大王林家所建的古厝,它的外觀不像民雄的建築,反倒像上海租界地的洋房,其中最明顯、特別的就是有一個類似鐘樓的觀月樓,這個屬於歐式建築,是林家發達後,在基隆港錢買地興建的,也是屬於日據時期的建築。
歲月不斷向前走,房子也漸漸退去它華麗的外觀,然而這間林家古厝,不但沒有退去華麗的外貌,相反的得到更聳動的名稱—【基隆鬼屋】這個名號。
由歷史來看鬼屋,鬼真的會哭,會哭的原因是大家藐視鬼。該房屋建於 1931 年,民國 20 年、昭和 6 年,歷經太平洋戰爭、228 事件,基隆港在太平洋戰爭中幾乎炸成廢墟,加上國共內戰失敗,國民黨部隊在基隆上岸,一上岸就發生基隆港西岸血洗事件,如果要說鬼屋,那東岸停車場下,埋有當時事件中無辜被殺的台灣老百姓屍首,應該更符合這個稱號。緊接著是大陳島撤退、韓戰義士、823 炮戰,林宅洋樓看著歷史事件一件又一件的發生。
台灣由廢墟中站了起來,由蕭條的經濟狀況到活絡的經濟活動,基隆壯大了,成為國際第七大吞吐港,世界各地的船隻與船員也隨之而來,當然酒色財氣的娛樂生活也來到基隆,商船與酒樓青樓就成了基隆港與周邊的代表,當然也帶來了龐大商機,八大行業的興起糾紛與麻煩就來,事故也多了,事故難免會出人命,因此白色的洋樓就與這些流傳扯上了邊,加上穿鑿附會,建商出人命誰又死在裡面,反正基隆死了一個那邊就會流傳又死一個,死兩個就會說死一雙,紅衣女孩竄紅就說那個觀月樓出現一個紅衣女子。其實是因為後代的繼承人多了,有的甚至在國外聯絡不易,無法達成共同意識,一直無法修繕改建,任其荒廢,就被無知的大眾與無腦的媒體渲染,在一次颱風過後,把原本雜亂的洋樓且有了皺紋的白房,吹打得更顯的老態,經市政府加以修整後,比較能看,打破了誰去整建誰死在裡面的傳聞。
這間房子風水很好,座山面海望洋興三代,因此很多後代都在國外打拼,該房龍邊是崁仔頂文化,有河,虎邊是路,靠山,前庭朱雀是大海,座南向北的臣位,上有觀月樓陰陽相繼,這是非常好的風水局,若子孫放著任意毀壞,容易生病與破財,我會建議子孫跟市府合作,將它改建成歷史文物區,讓大家到基隆,除了遊山玩水吃美食外,也能細聽洋樓慨然訴說的歲月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