載棺之水

神龍奇幻故事 隨筆

四川賓市珙縣的洛表鎮麻塘壩,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區。麻塘壩南北長 5000 米,東西寬 400 至 1000 米,其東西兩側聳立著 30 多座石灰岩山峰,山峰四周的陡崖絕壁上,懸掛著一具具棺木,清晰可辨,這也就是著名懸棺葬的地方。

如何將重達半公噸的棺木安置在峭壁上,這個至今有四種說法,一說:鑿岩為路,待棺柩安放停當和崖畫繪制好後,再把路毀掉;二說:如修埃及金字塔樣,先用土填埋崖壁,爾後再挖去填土;三說:搭廂架;四說;從崖頂放繩索。目前大家比較同意從崖頂放繩索的說法,因當地岩壁上有一些如繩索勒放的印痕,而當時當地的條件,用前三種方法似乎不是很現實。因此以第四種用繩索懸吊置下最為可靠,但我的看法是,這種方法我想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會多死個幾個人,應該還有其他安全的方法來安置這些棺木,但這個方法應該是我常說的第 101 種方法。

有天我搭高鐵去臺北,當通過大甲溪時,我發現河床是乾的,但兩邊的波堤被長年的水削掉,形成高聳的峭壁,但車速相當快我無法仔細研究,於是在通過大安溪時我仔細看了河岸兩堤,就這個被水削去的堤岸我解開了四川蜀道與懸棺葬的疑惑,我們用現在的地貌來解釋以前的懸棺,會被大地所騙,若還原以前的地貌,不就解開了整個事件。

依照考證,懸棺屬於春秋戰國時期所留至,最晚期的也在明朝中葉以前,這些棺木乾燥且裡面屍骨保存完好,以這種葬法的確是可以保持乾燥,土可以吸水,但水也可帶土,由其是岸邊的土,會因為水而更扎實,所以棺木會被牢牢的土壓實著,而水將被更下面的河帶離開,所以不會有積水問題,棺木吸了水,漏出三分之一左右的棺木因風吹的關係而風乾,而風水上也有【風止水起】的關係,因此在整個環節上我大膽假設:懸棺是用船載著棺到打好的洞去安置的。

想起了李白的【早發白帝城 — 朝辭白帝彩雲間,千里江陵一日還。兩岸猿聲啼不住,輕舟已過萬重山。】一艄清舟可以在一個晝天行走千里(約 450 公里),要不是裝了馬達就是水流強大,但我們也知道那個時期哪來的馬達,一定是很大的水流,才可以讓船一天行走千里,而五行相剋中【土剋水】,但有條附註,【水多土流】,也就是有名且破壞力超大的【土石流】,有句話說【水柔但能穿石】,以這樣的論點來看大地關係,倘若一年水位下降使得棺木每年離水面 5 公分就好,那 10 年就有 50 公分,100 年就有 5 公尺,春秋戰國時期的棺木到現在就應該有數百公尺高了,以現在的環境想過去的做法,那就是懸吊式,搭鷹架才有可能作到,倘若當時的地理環境就是水路,不要說棺木了,連蜀道或許就是這樣建造出來的。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