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—起源

傳說 由來 民俗二三事

冬至是一年廿四個節氣中,最重要的一個節氣。它的由來,和曆法有直接的關聯。冬至的日期,每年都在陽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;陰曆的日期則不太一定,但大抵不超過陰曆的十一月。

冬至在《尚書》「堯典」中稱為「日短」,因為這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,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,黑夜最長。過了冬至後,日光照射北移,白天愈來愈長,黑夜愈來愈短。古人說:「冬至一陽生」,指的就是陰氣到冬至時盛極而衰。相反的,陽氣則從此開始萌芽。

除了在氣候上,做為寒暑交替的轉捩點外,冬至也因為容易被測定,所以常被用來作為推算曆法中節氣的依據。周代建子,就以冬至所在的十一月為正月。 至少到了漢代,冬至就是個公定節日,百官皆可放假一天。《後漢書》「禮儀志」中記載:「冬至前後,加子安身靜體,百官絕事,不聽政,擇吉辰而後省事。」民 間也有句話說:「冬至大如年」,冬至之備受重視,由此可見一般。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