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322

祖先與神明

相關問答

台灣信仰文化基本上傳承閩浙沿海地區,但因地理環境特殊與歷史變革,漸漸的變成台灣才有的風俗文化,如農曆七月台灣才有的鬼月,這也是為了保存中國佛教與道教的傳統,所獨創出來的特別文化;另一個就是路祭,農曆每月十六日要犒賞虎將軍,因此會有路祭【犒將】,為了不失傳統就跟日本人說這是祭祀孤魂野鬼,日本人信佛怕鬼,因此讓台灣人祭祀,這也就是為啥路祭會像普渡的原因。台灣很多家庭都會供奉著祖先,有的僅供奉神明,沒有供奉祖先,那需不需要供奉祖先或神明呢?現在有很多爭議。

早期由大陸來台的先祖們僅帶著一塊神祖牌位,有的僅帶一個香火袋就來台開墾,可能是同村落的人會有幾個相約渡海來台,由閩浙地區來台灣,都要渡過台灣海峽,因此就會請個神明如媽祖或王爺等村裡的神明一同渡海,來到台灣落腳後,將一起帶來的神明立廟奉祀,形成一個莊落一間廟的景像,而祖先就等安家立命後各自立祖奉祀,形成神外祖內的景像。除了有錢人家與官方家庭會私設佛堂外,當時家裡是不安奉神明的。

日據時代,日本為了將台灣日化,在信仰上要廢除道教與中國佛教,改信日本佛教,除了禮佛外,其它的神明祖先神位等一律要撤除,為了保存中國人對祖先的祭祀與信仰,不得以在家中祠堂設立佛堂,這才有祖先與神明一起祭祀的獨特景像,也是台灣祖先信仰的重大轉變。

台灣地狹人稠,生活空間有限,不像大陸地區可以用【太極供桌】、【三才供桌】的大供桌,都會將神明如觀音、關公、媽祖、土地公、灶神等繪入神龕彩裡面,因為台灣早期也是跟大陸一樣,有著【五祀】習俗,會拜灶神、地基主神、門神、床母與路祭等習俗,由於神龕彩的出現,很多祭祀就可以改在神桌前,如土地公、灶神或地基主,這也是一個新創舉。

那安奉祖先有沒有必要安奉神明,基本上無須安奉神明,若照古禮,祖先用的香爐是方形的,神明用香爐是圓的,圓的代表天,方的代表地,後來日本人規定圓的如日本國旗的太陽,因此統一用圓的,為了區別神明與祖先所以才有出現爐附耳為祖先用爐,不附耳的為神明用爐,如家裡真要安神才安祖先,那光拜拜就是很麻煩的事情了。因此家裡可僅安祖不安神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